* 停止內耗!3招心法,擺脫焦慮,躺著也能成長!

*  停止內耗!3招心法,擺脫焦慮,躺著也能成長!

你是不是也經常感到心累?明明什麼都沒做,卻覺得精力被掏空?明明知道應該努力,卻總是提不起勁?這很可能是內耗在作祟!內耗就像一個隱形的黑洞,悄悄吞噬你的能量,讓你陷入焦慮、自我懷疑的惡性循環。別擔心,今天就來教你3招超實用的心法,幫你徹底擺脫內耗,即使「躺平」也能持續成長!

1. 覺察你的「情緒按鈕」:停止與負面情緒共舞

內耗往往源於我們對負面情緒的過度反應。你是否曾經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,就耿耿於懷一整天?或者因為一次小小的失誤,就開始自我否定,覺得自己一無是處?這就是你的「情緒按鈕」被觸發了。想要停止內耗,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覺察這些按鈕。

花點時間反思,記錄下那些容易讓你感到焦慮、憤怒、沮喪的情境。它們有哪些共同點?是特定的情境、特定的人,還是特定的話題?一旦你找到了這些「情緒按鈕」,就能提前做好準備,避免被它們控制。例如,如果你知道和某位親戚聊天總是讓你感到不舒服,下次見面時就可以有意識地避開敏感話題,或者縮短談話時間。

更重要的是,學會與負面情緒和平共處,而不是試圖壓抑或逃避它們。告訴自己:「感到焦慮是很正常的,這並不代表我很糟糕」。你可以嘗試一些放鬆技巧,例如深呼吸、冥想,或者運動,來幫助自己釋放壓力。記住,情緒就像天氣,有好有壞,重要的是,不要讓壞天氣影響你的心情。透過有意識的覺察和調節,就能逐步減少內耗,將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。 這需要不斷練習和自我關懷,但絕對值得投資。你可以尋找專業心理諮商師的協助,他們可以提供更個人化的建議和支持。

除了上述方法,你也可以試著用「第三者視角」來看待自己的情緒。想像你正在看一部關於自己的電影,主角正經歷著和你一樣的困境。你會對他說什麼?你會給他什麼建議?這樣做可以幫助你更客觀地看待問題,減少情緒的干擾。

2. 設定「可控範圍」:聚焦你能改變的事情

很多人之所以會感到內耗,是因為他們把精力放在了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上。例如,擔心天氣變化、抱怨交通堵塞、或者為別人的選擇而煩惱。這些事情超出你的控制範圍,你再怎麼焦慮也無濟於事,只會白白消耗你的能量。

想要擺脫內耗,就要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。例如,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時間安排、學習進度、或者與他人的溝通方式。與其抱怨工作太忙,不如制定一個更合理的計畫,把任務分解成更小的步驟,一步一步完成。與其抱怨別人不理解你,不如嘗試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,或者尋找更願意傾聽的人。

一個有效的方法是使用「影響圈」和「關注圈」的概念。把所有讓你煩惱的事情都寫下來,然後判斷它們是屬於你的「影響圈」還是「關注圈」。屬於「影響圈」的事情,是指你能直接採取行動來改變的事情;屬於「關注圈」的事情,是指你只能被動接受的事情。把你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「影響圈」上,積極採取行動,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有力量,也更有掌控感。

此外,也要學會放手,接受不完美。沒有人是完美的,每個人都會犯錯。不要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就否定自己,把它當作學習的機會,從中吸取教訓。記住,成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允許自己犯錯,也允許自己慢慢進步。 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同時積極改變你能改變的事情,能有效降低焦慮感,減少內耗

3. 建立「成長型思維」:把挑戰當作禮物

內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成長型思維。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,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的。他們把挑戰當作學習的機會,從失敗中吸取教訓,不斷成長。相反地,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,能力是天生的,無法改變。他們害怕失敗,避免挑戰,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焦慮

想要擺脫內耗,就要努力培養成長型思維。首先,要改變你對失敗的看法。不要把失敗看作是能力的證明,而是看作是學習的機會。問問自己:「我從這次失敗中學到了什麼?下次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?」。

其次,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努力和進步,而不是只關注結果。即使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,也要肯定自己付出的努力。例如,你可以告訴自己:「我雖然這次考試沒有考好,但我認真複習了,也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。下次我會繼續努力」。

最後,要積極尋找挑戰,挑戰自己的舒適區。不要害怕嘗試新的事物,即使你可能會失敗。記住,每一次挑戰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。透過不斷學習和進步,你會變得更有自信,也更有韌性。 擁有成長型思維能讓你更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,降低內耗,持續成長。

成長型思維 vs. 固定型思維
特徵 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
對待挑戰 擁抱挑戰,視為學習機會 避免挑戰,害怕失敗
對待失敗 從失敗中學習,不斷改進 認為失敗是能力的證明,感到沮喪
對待努力 認為努力是成功的關鍵 認為努力是缺乏能力的表現
對待批評 接受批評,視為改進的機會 逃避批評,感到防禦
對待他人成功 從他人成功中學習,受到啟發 嫉妒他人成功,感到威脅

額外建議:建立支持系統,尋求專業協助

除了以上三個心法,建立一個良好的支持系統也很重要。和家人、朋友、同事分享你的感受,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。有時候,只是簡單地傾訴一下,就能讓你感到輕鬆許多。 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處於高度焦慮的狀態,或者內耗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,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或治療師的協助。他們可以幫助你找到問題的根源,提供更個人化的解決方案。他們能提供客觀的評估和專業的指導,幫助你更好地管理情緒,提升心理健康。 不要害怕尋求幫助,這並不是軟弱的表現,而是勇敢的表現。

此外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。規律的作息、健康的飲食、適量的運動,都能幫助你提升整體身心健康,減少內耗。你也可以嘗試一些放鬆技巧,例如瑜伽、冥想、或者按摩,來幫助自己釋放壓力。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讓自己保持身心靈的平衡。

❓常見問題FAQ

1. 我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,但就是提不起勁,怎麼辦?

這種情況很常見,可能是因為你對目標感到過於遙遠,或者缺乏動力。解決方案是將大目標分解成更小的、可實現的步驟。例如,如果你想學會一門新的語言,不要想著要一口氣達到流利的程度,而是從每天學習幾個單字和句子開始。每完成一個小步驟,就給自己一些獎勵,讓自己保持動力。同時,要找到學習的樂趣,例如看你喜歡的影集或電影,或者和母語者交流。重要的是,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享受學習的過程。 此外,可以嘗試使用番茄工作法,設定25分鐘的專注時間,然後休息5分鐘,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,提高效率。如果仍然感到提不起勁,可以尋求朋友或家人的支持和鼓勵。他們可以幫助你找到動力,或者陪你一起完成任務。

2. 我總是忍不住和別人比較,覺得自己不如別人,怎麼辦?

比較是人類的天性,但過度比較容易導致焦慮和自我否定。要記住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。不要只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,也要看到他們背後的努力和付出。與其和別人比較,不如和自己比較,看看自己是否比昨天更進步。 關注自己的成長,而不是別人的成就。 此外,可以嘗試培養感恩的心,每天記錄下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,這樣可以幫助你更積極地面對生活。如果比較的慾望太強烈,可以暫時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,避免被他人的生活影響。記住,你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的東西,而在於你是誰。

3. 我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,壓力很大,怎麼辦?

時間管理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技能。首先,要學會區分重要和緊急的事情,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可以使用四象限法則(重要且緊急、重要但不緊急、緊急但不重要、不重要也不緊急)來幫助你做出判斷。 其次,要學會說「不」,不要答應所有人的請求,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。如果覺得壓力太大,可以嘗試向他人尋求幫助,分擔一些工作。 此外,要學會放鬆,給自己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。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,例如看書、聽音樂、或者散步,讓自己放鬆身心。 記住,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。如果時間管理仍然存在困難,可以尋求專業的時間管理教練的協助。他們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和策略。

現在就開始行動吧!從今天起,嘗試運用這3招心法,覺察你的情緒按鈕、設定你的可控範圍、建立你的成長型思維。你會發現,擺脫內耗並非遙不可及,即使「躺平」也能持續成長。

喜歡這篇文章嗎?請分享給你的朋友,一起擺脫焦慮,擁抱更輕鬆自在的生活!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,可以參考英國心理健康協會 (Mind),他們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支持(推薦原因:提供專業可靠的心理健康資訊)。 也歡迎在下方留言,分享你的經驗和想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