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稅季別哭!這幾個隱藏版節稅秘訣,你一定要知道!
報稅季又來臨,看到帳單上的數字,是不是覺得心在淌血?別擔心!其實有很多節稅小撇步,是你可能還不知道的!這篇文章將揭露幾個隱藏版的報稅技巧,讓你不再對報稅感到恐懼,甚至能聰明省下一筆錢。準備好筆記,讓我們一起成為節稅達人!
一、善用列舉扣除額:醫療、捐贈別放過!
很多人報稅時,都習慣直接選擇標準扣除額,方便又快速。但其實,仔細計算你的列舉扣除額,可能更划算!列舉扣除額包含了像是醫藥費、捐贈、人身保險費、房貸利息等項目。舉例來說,如果去年你看病的花費不少,或是有捐款給慈善機構,這些都可以列入扣除。醫療費用部分,超過一定金額的部分(通常是綜合所得總額的某個百分比)才能列報,所以記得保留好所有單據!而捐贈的部分,則依捐贈對象的不同,有不同的扣除上限。例如捐贈給已登記的慈善機構,通常可以扣除綜合所得總額的20%。
此外,人身保險費每年每人可以扣除的金額也有上限,記得要確認清楚。房貸利息則是購屋自住者的一大利器,但同樣有金額限制,而且必須是登記在你名下的房屋。建議大家可以花點時間,將所有可能的列舉扣除項目都整理出來,計算一下總額,看看是否超過標準扣除額,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省稅的目的!記得,平時就要養成蒐集相關單據的習慣,才不會在報稅時手忙腳亂。
二、投資也能節稅?股利所得、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報你知
你可能不知道,投資也能成為你的節稅利器!首先,我們先來談談股利所得。目前股利所得的課稅方式有兩種,分別是「合併計稅」和「單一稅率分離課稅」。合併計稅是指將股利所得納入綜合所得總額一起計算,並享有8.5%的可抵減稅額,但抵減上限為8萬元。而單一稅率分離課稅則是將股利所得單獨計算,稅率為28%。哪一種方式比較划算呢?這取決於你的所得級距和股利金額。一般來說,如果你的所得級距較低,且股利金額不高,選擇合併計稅可能較有利。反之,如果你的所得級距較高,且股利金額較大,則可能選擇單一稅率分離課稅較為有利。建議大家可以試算一下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。
除了股利所得,還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。如果你有將錢存在銀行、郵局,或是購買公司債、金融債等,所產生的利息所得,每年可以享有最高27萬元的扣除額。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的利息所得超過27萬元,也只能扣除27萬元喔!另外,如果你的配偶也有利息所得,你們夫妻可以合併計算,共同享有這個扣除額。這個項目雖然看似金額不大,但積少成多,也能為你省下不少稅金!
三、租屋族看過來!房租支出也能抵稅!
在外打拼的租屋族們,報稅時別忘了這項權益!根據規定,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,房租支出也是可以列舉扣除的!但要注意的是,你必須是承租房屋來「自住」,而不是營業使用。另外,你和你的配偶、受扶養親屬,都必須在台灣境內沒有自用住宅。可以申報的租金支出,每年最高上限為12萬元。申報時,你需要提供租賃契約書、租金支付證明(例如匯款單據、房東開立的收據)以及戶口名簿影本等資料。
不過,要特別注意的是,如果你的房東有申報租賃所得,國稅局就可能會查核你的租金支出是否與房東申報的租金收入相符。因此,建議在簽訂租賃契約時,就要和房東確認清楚,避免日後產生爭議。此外,如果你同時有申請住宅補貼,就不能再申報房租支出扣除額。所以,記得要仔細評估,選擇對你最有利的方式。雖然租金扣除額有上限,但對於租屋族來說,不無小補,千萬別忘了這項權益!
四、善用扶養親屬:照顧家人也能省稅!
照顧家人是美德,同時也能幫你節稅!根據稅法規定,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,你就可以將你的親屬列為扶養親屬,進而增加你的免稅額。可以列為扶養親屬的對象,包括你的直系尊親屬(例如父母、祖父母)、子女、兄弟姊妹,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親屬。但要注意的是,被扶養親屬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,例如未滿20歲,或是雖然已滿20歲,但因在校就學、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,必須仰賴你扶養。
此外,如果你扶養的親屬有所得,也必須注意所得金額是否超過免稅額的標準。如果超過了,就不能再將其列為扶養親屬。在申報扶養親屬時,你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明文件,例如戶口名簿影本、身心障礙手冊影本、在學證明等。透過扶養親屬來增加免稅額,可以有效降低你的應納稅額,讓你省下一筆可觀的稅金。記得仔細檢視你的家庭狀況,看看是否有符合條件的親屬可以列為扶養,讓你在報稅時更加輕鬆!
節稅項目 | 說明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列舉扣除額 | 包含醫藥費、捐贈、人身保險費、房貸利息等 | 需保留相關單據,且各項目有扣除上限 |
股利所得 | 可選擇合併計稅或單一稅率分離課稅 | 依個人所得級距及股利金額選擇有利方式 |
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| 利息所得每年可扣除最高27萬元 | 夫妻可合併計算 |
房租支出 | 租屋族可申報,每年最高上限12萬元 | 需符合自住條件,且不能同時申請住宅補貼 |
扶養親屬 | 可增加免稅額,降低應納稅額 | 被扶養親屬需符合相關條件,所得不可超過免稅額 |
❓常見問題FAQ
Q1:我去年剛畢業開始工作,報稅時需要注意什麼?
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,第一次報稅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。首先,你需要確認你的所得來源,包括薪資、獎金、兼職收入等。接著,你可以選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,看看哪一種方式對你比較有利。由於你剛開始工作,收入可能不高,選擇標準扣除額通常比較方便。另外,如果你的父母有將你列為扶養親屬,你也可以請他們提供相關資料,以便你在報稅時填寫。最重要的是,記得在期限內完成報稅,以免被罰款!此外,建議可以多利用網路上的報稅教學資源,或是諮詢專業的會計師,讓你在報稅時更加順利。許多縣市政府也會提供免費的報稅諮詢服務,可以多加利用。
Q2:我同時有投資股票和基金,報稅時要怎麼處理?
投資股票和基金的報稅方式,主要涉及到股利所得和基金的配息。前面我們提到,股利所得可以選擇合併計稅或單一稅率分離課稅,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所得狀況來選擇。至於基金的配息,則視為利息所得,可以納入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中計算。另外,如果你有買賣股票或基金,所產生的資本利得(或損失),目前在台灣是不需要課稅的。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有從事海外投資,所產生的所得可能需要申報海外所得。建議你保留好所有投資相關的單據,例如交易明細、配息通知等,以便在報稅時提供。如果對於投資所得的報稅方式不清楚,建議可以諮詢專業的會計師或稅務顧問。
Q3:我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收入大幅減少,有什麼節稅方法可以幫助我?
疫情期間,許多人的收入都受到影響。如果你今年的收入大幅減少,可以考慮以下幾種節稅方法。首先,你可以重新檢視你的列舉扣除額,看看是否有增加的項目,例如醫療費用、捐贈等。其次,你可以考慮調整你的投資策略,例如將資金轉移到風險較低的標的,以減少損失。此外,政府為了協助民眾度過疫情難關,也推出了許多紓困方案,你可以查詢看看自己是否符合資格,申請相關的補助。最重要的是,保持積極的心態,並及早規劃財務,才能安然度過難關。如果你的財務狀況真的非常困難,也可以考慮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,尋求他們的協助。
希望這些節稅秘訣能幫助你在報稅季不再煩惱!別忘了,報稅前仔細檢查所有單據和資料,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申報方式。現在就開始整理你的資料,為即將到來的報稅季做好準備吧!
趕快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,讓大家都能學會這些省錢小技巧!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節稅經驗喔!想了解更多理財資訊,請持續關注我們的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