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五月報稅季一到,是不是就覺得荷包空空、心也跟著淌血?別擔心!報稅其實有很多小技巧,只要掌握得宜,就能合法節稅,省下一大筆錢。這篇文章就來教你五個超級實用的報稅省錢妙招,讓你不再害怕報稅季,反而期待退稅的驚喜!準備好筆記了嗎?我們開始囉!
一、善用列舉扣除額,聰明節稅
報稅時,你可以選擇使用標準扣除額或是列舉扣除額。標準扣除額是政府直接提供的一筆固定金額,而列舉扣除額則是將你實際發生的符合規定的支出加總起來申報。到底哪個划算呢?答案是:哪個金額比較高就用哪個!
許多人因為嫌麻煩,直接選擇標準扣除額,但其實只要花點時間整理,列舉扣除額往往能讓你省下更多。常見的列舉扣除額項目包括:醫藥費、捐贈、人身保險費、房貸利息等等。如果你的這些支出加總起來超過標準扣除額,那絕對要選擇列舉扣除額。記得,所有申報的項目都要保留相關證明文件,例如醫療收據、捐款收據、保險繳費證明等,以備國稅局查核。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收據,累積起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!此外,醫療費用記得要扣除有保險給付的部分喔!
舉例來說,小明今年醫療費用總共花了 10 萬元,其中有 3 萬元是保險公司給付的,那麼他可以列舉扣除的醫療費用就是 7 萬元。另外,如果小明有捐款給慈善機構,也記得將捐款收據整理好,一併申報。善用列舉扣除額,絕對是節稅的第一步!
二、掌握特別扣除額,輕鬆減輕負擔
除了列舉扣除額,還有另一種扣除額叫做「特別扣除額」。特別扣除額是指一些特定情況下可以扣除的金額,例如: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、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、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、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、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等等。這些特別扣除額可以幫助你減輕特定方面的負擔,進而降低應稅所得。
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,只要你有薪資收入,就可以直接扣除,不需要任何證明文件。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則是指你存在銀行的利息收入,如果全年利息收入在 27 萬元以下,就可以全額扣除。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則是提供給身心障礙人士的福利,可以扣除一定的金額。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則是針對家中有 5 歲以下幼兒的家庭,可以扣除一定的金額。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則是提供給需要長期照顧的家庭,可以扣除一定的金額。
特別提醒,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和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都有一些限制條件,例如家庭所得限制等等,所以在申報前一定要仔細了解相關規定,才能確保自己符合資格。這些特別扣除額都能有效降低你的應稅所得,讓你繳更少的稅,千萬別錯過!記得多了解這些節稅方法!
三、搞懂扶養親屬,增加節稅空間
扶養親屬也是一個重要的節稅管道。如果你有扶養符合規定的親屬,例如:未滿 20 歲的子女、年滿 60 歲的父母、或其他符合條件的親屬,就可以申報扶養,增加扣除額,降低應稅所得。
申報扶養親屬有一些條件限制,例如:親屬必須沒有工作、沒有所得、或所得低於一定的標準。另外,如果你同時有多個親屬可以扶養,也可以選擇扶養對你最有利的親屬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父母都有收入,但父親的收入比較低,那你可以選擇扶養父親,這樣可以增加你的扣除額。申報扶養親屬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,例如:戶口名簿、身分證等等,以證明你與被扶養親屬之間的關係。另外,如果被扶養親屬有身心障礙,還可以額外增加扣除額。
但要特別注意,不是所有親屬都可以申報扶養。例如,兄弟姊妹除非符合特定的條件(例如:未滿 20 歲且無謀生能力,或年滿 60 歲且無謀生能力),否則不能申報扶養。搞懂扶養親屬的規定,可以讓你更有效地節稅!
四、利用投資抵減,延遲繳稅壓力
你知道嗎?有些投資行為也可以用來抵減稅負!例如,投資於政府鼓勵的產業或項目,或是購買節能減碳的產品等等,都可以享有投資抵減的優惠。投資抵減可以讓你直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一部分金額,達到節稅的效果。
政府為了鼓勵民眾投資某些特定產業或項目,會提供投資抵減的優惠。例如,投資於綠能產業、生技產業、或新創企業等等,都可以享有投資抵減。另外,購買節能家電、電動車、或安裝太陽能設備等等,也可以享有投資抵減。投資抵減的金額通常是投資金額的一定比例,例如 10% 或 20%。
要特別注意的是,投資抵減通常有一些限制條件,例如投資金額的上限、投資期間的限制等等,所以在投資前一定要仔細了解相關規定,才能確保自己符合資格。此外,投資本身就存在風險,所以在追求節稅的同時,也要謹慎評估投資的風險。投資抵減除了可以讓你省稅,還可以幫助你延遲繳稅的壓力。例如,如果你今年投資了一筆錢,可以享有投資抵減,就可以減少今年要繳的稅,將資金運用在其他方面。这对于有现金流压力的个人或家庭来说尤其重要。不过要再次强调,投资本身具有风险,不要为了抵税而盲目投资。
五、把握時間完成申報,避免罰款與利息
最後一點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務必在期限內完成申報!如果逾期申報,不僅會被處以罰款,還會被加徵利息。所以,一定要把握時間,盡早完成申報,避免不必要的損失。
每年的報稅期限通常是 5 月 1 日到 5 月 31 日。你可以在這段時間內,透過網路、郵寄、或親自到國稅局申報。其中,網路申報是最方便的方式,只要準備好讀卡機和自然人憑證,就可以在家輕鬆完成申報。如果對報稅流程有任何疑問,可以到國稅局的網站查詢相關資訊,或撥打免費諮詢專線詢問。此外,國稅局也會舉辦報稅宣導活動,提供現場諮詢服務,可以多加利用。
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報稅而拖延,越拖延只會讓自己更緊張,也更容易出錯。盡早完成申報,不僅可以避免罰款和利息,還可以讓自己早點安心。而且,如果可以退稅,還可以早點拿到退稅款,增加自己的可支配收入。所以,把握時間,盡早完成報稅,才是聰明的選擇!
節稅方式 | 說明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列舉扣除額 | 將實際發生的符合規定的支出加總起來申報,例如醫藥費、捐贈、人身保險費、房貸利息等。 | 需要保留相關證明文件,例如醫療收據、捐款收據、保險繳費證明等。 |
特別扣除額 | 針對特定情況下可以扣除的金額,例如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、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、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、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、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等。 | 部分特別扣除額有條件限制,例如家庭所得限制等。 |
扶養親屬 | 如果你有扶養符合規定的親屬,就可以申報扶養,增加扣除額。 | 親屬必須沒有工作、沒有所得、或所得低於一定的標準。 |
投資抵減 | 投資於政府鼓勵的產業或項目,或是購買節能減碳的產品,可以享有投資抵減的優惠。 | 投資抵減通常有一些限制條件,例如投資金額的上限、投資期間的限制等。 |
準時申報 | 務必在期限內完成申報,避免罰款和利息。 | 每年的報稅期限通常是 5 月 1 日到 5 月 31 日。 |
❓常見問題FAQ
報稅時,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哪個比較划算?
簡單來說,哪個金額比較高就用哪個!標準扣除額是政府直接提供的一筆固定金額,如果你沒有太多可以列舉的支出,那麼使用標準扣除額可能比較方便。但如果你的醫藥費、捐贈、保險費等支出加總起來超過標準扣除額,那麼選擇列舉扣除額絕對更划算。建議報稅前先試算一下,看看哪種方式對你更有利。記得,列舉扣除額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,所以平時就要養成保留收據的習慣。不要怕麻煩,花點時間整理,說不定可以省下一大筆錢!另外,可以考慮使用一些線上報稅軟體,它們通常會自動幫你試算,讓你更容易做出選擇。
申報扶養親屬有哪些條件限制?
申報扶養親屬可以增加扣除額,但並不是所有親屬都可以申報扶養。最常見的扶養對象是未滿 20 歲的子女和年滿 60 歲的父母。除了年齡限制外,還有所得限制。被扶養親屬必須沒有工作、沒有所得、或所得低於一定的標準。如果被扶養親屬有工作,但所得不高,還是可以申報扶養,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。此外,如果你同時有多個親屬可以扶養,也可以選擇扶養對你最有利的親屬。例如,如果你的父母都有收入,但父親的收入比較低,那你可以選擇扶養父親。申報扶養親屬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,例如戶口名簿、身分證等等,以證明你與被扶養親屬之間的關係。
如果逾期申報會怎樣?
逾期申報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!不僅會被處以罰款,還會被加徵利息。罰款的金額是按照你應納稅額的一定比例計算,逾期越久,罰款越高。利息也是按照一定的利率計算,從逾期申報的隔天開始計算。所以,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,務必在期限內完成申報。如果真的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在期限內申報,也要盡快向國稅局申請延期,並說明原因。雖然申請延期不一定會被核准,但至少可以避免被處以罰款。另外,如果你對報稅流程不熟悉,可以到國稅局的網站查詢相關資訊,或撥打免費諮詢專線詢問。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報稅而拖延,越拖延只會讓自己更麻煩!
報稅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,只要掌握以上五個省錢妙招,就能輕鬆應對報稅季,甚至還能期待退稅的驚喜!現在就開始行動,整理你的收據、了解相關規定,讓你的荷包不再失血!
趕快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,讓大家一起學會報稅節稅的技巧!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報稅經驗,或是提出你的疑問,我們一起討論!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理財的知識嗎?記得訂閱我們的部落格,隨時掌握最新的資訊!